close

看過拾念的《蓬萊》,那時便愛上,關於南管的唱腔以及音樂,還有自創融合中原、方言語言中美麗的發音的神仙語。

疫情再度打亂藝文演出,看著應該會要高朋滿座卻有點冷清的劇場,實在有點捨不得!坐在三排很中間很前面的位置!

舞台很簡單,左方高起的舞台,是樂師、也是雲泥二鬼的居所,右方下一階的圓形舞台,或許有一種世間輪迴的感覺,也隱約的表達金銀鐲(圓鐲)的意象。

南管配樂、唸唱、演員、樂師都到位,沒有多餘的道具,只是那眼神、肢體動作,很容易就被帶入劇情裡。雖然不意外故事的發展,但是看著還是很為結局惆悵。

故事從雲泥兩鬼開始,說著他們想要離開受困的蓬萊花園必須前往西島尋得七寶,至於七寶是什麼?沒有人知道!銀樓的霞姊一眼就看上那只金銀鐲,想著要為孩子置辦聘禮所以收購了那鐲子,怎之卻發生了時空交錯分不清日子時間的狀況。公園裡兩名女子互不相識卻都為情所困,到底沒有對方的消息是好?是不好?那樣的等待是有意還是無意義?偶然的互訴竟發現,兩人來自不同時空!

身陷囹圄的男子,什麼都沒做的他竟被扣上......本來歡歡喜喜要求婚的他,此刻卻不見日月,一心只希望想念伊人一切安好!

看似不相關的三段故事,其實都與一只金銀鐲息息相關。

開場,樂師彈奏的琵琶,我懷疑有一點收音不佳,還是太過小聲所以我沒有聽清那輪指。唱詞比起念詞聽得懂(念詞用了之前《蓬萊》的神仙語)所以花了一點時間適應兩鬼的念詞,很喜歡這次投影字幕,很清楚!其實很忙碌,一邊要看演員生動的演出,一邊耳朵還會被樂師不停變換的樂器抓走!但眼所見、耳聽聞都非常相輔相成!雖然偶爾會覺得男女樂師的唱會讓我覺得還可以再磨磨默契,因為隱隱覺得男樂師會一直等女樂師給指令。看著男樂師的笙、阮、打擊(很喜歡薩滿鼓);搭配女樂師的動簫、弦樂,真心覺得,樂師們好厲害!

三名演員一出場的霞姊唱得好好,聲音溫潤(回頭才知道她是西方聲樂女高音出身,但卻沒有出現花腔或是太過美聲的唱腔!非常符合南管的唱腔)與岱玲兩人圍繞著圓環舞台懷疑自己、試探他人,兩人各自正反面對觀眾,那眼神、細膩的讓人難忘!男子出現一腳直上桌面,爾後也是直下桌面,心一驚怎麼辦到的,腿力如此之好,應該是練家子!第二段若群的唱也是好,如泣如訴的。第三段江禹一開始雙手被縛一邊唱一邊覺得繩索拉扯卻不影響他的演出,氣息超穩!之後在獄中邊唱邊後空翻,第一次我以為我看錯,後來忍不住緊盯著演員期待他第二、第三次的後空翻。真心崇拜!很強!

整齣戲看完心滿滿的,有感動、有不捨!

關於白色恐怖的不公不義沒有直接直白,卻還是隱約點到。

看到一個專業學弟寫到關於這次的《金銀鐲》「是很好台灣音樂劇的發展策略,從不同戲曲藝術出發,結合現代劇場的方法與思維」將傳統的南管音樂新編,搭配著簡單卻完整的三段故事,在傳統中創新。於是有了不同現代音樂劇的編曲、音樂氛圍以及故事、音樂節奏!完全不違和,既不覺得南管艱澀難懂,也不覺得新的詞曲前衛。

很喜歡,整體投影字幕也搭配得很好!舞台燈光也打得很簡單很有氣氛。

回家看了節目單,第一個感覺是,拾念也太大心!歌詞、音樂創作、南管的使用全都放上去,五十幾頁完全就是一種分享南管創作的心態在製作節目單,製作團對真的很認真!

 

節目單分享:

《金銀鐲》是「西島軼曲」系列的首發作品,這是編劇野墨坊.芳彥為拾念劇集構建出的全新世界觀。「西島軼曲」不再從傳統經典《山海經》擷取神話靈感,改以當代的臺灣島為故事舞台。

「金銀鐲」貫串三個故事,從白色恐怖時代流浪至今,鐲子觸碰到的每個人生都成了奇談。故事起頭描述一位銀樓老闆娘因為希望兒子趕快結婚而收了一只金手鐲,陸續引發各種奇怪的靈異現象;在黃昏的公園裡,兩位不同時代而同樣為情所擾的女子彼此相遇,互相述說心事,而與此同時,黑暗中獨坐一位白色恐怖受難者,娓娓道出深深的思念。

 

 

arrow
arrow

    即期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