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production_13_tongues_w1600

圖片摘自雲門舞集官網,海報設計圖為雲門舞集十三聲的海報。 本海報作品的著作權據信屬於雲門舞集的出版者或者海報設計者。

超超超超超好看!從第一支舞就深入我心。

雲門劇場,表演廳裡聽見的鐘聲有一種安定。

鈴聲由遠而近,觀眾席上燈未暗,黑色大幕未起。舞者們依著鈴聲順序入場,搖著鈴,那種略微熟悉。(下半場看了創作紀錄,這才聯想起,這手搖鈴是多麼接地氣,他可能是午後小巷弄裡修理紗窗玻璃、販售小點心、什物的鈴聲,他可能是廟宇裡招魂引渡收驚的鈴聲,於是這樣熟悉且讓人覺得平靜。)

全身黑衣的舞者,才開始,順著幕起,莫名覺得他們的舞動引得我雞皮疙瘩一陣一陣,全身心跟著他們的舞蹈震動著,有一種七爺八爺出巡的艋舺感,如果我說我從一開始就熱淚盈眶這樣應該不會太超過吧!(創作紀錄裡說這之舞說著廣州街,回想著看到的舞蹈,是呀!這樣舞蹈是真的傳遞了我所知道的廣州街、那日夜的艋舺)第一支舞落淚應該也是剛剛好。非常強烈直指人心的舞蹈,背景只是黑綠交錯的投影色彩,搭配著迅速滿溢的舞蹈動作,情緒傳達非常快速,沒有接收不了,只是覺得好多好滿,好想全部同時消化,於是忙碌豐盛的承接這舞蹈音樂背景給予的所有情緒。

第二支舞帶著一點太極的感覺,開頭地上因為光線投放呈現的舞者剪影,舞動也是動人,背景拉開,多了鮮明的色彩,完全沒有違和的衝擊視覺,舞蹈很快、背景畫面輪轉的也很快,向上延伸、向左延伸,讓人有一種被深深吸進舞台裡的感覺。莫名覺得這舞裡以老揹少來做變化,一種傳統與現代融合得天衣無縫。

男子獨舞,吟唱裡有一種原住民(?後來知道是滿州小調)的質樸,很原始古樸的聲音,搭配男子開頭的仰天,之後的獨舞,他看到的是什麼?又或是祈求著什麼?只覺得眼淚就這樣離家出走。有一點悵然、一點不捨心疼、一點點的無能為力。

紅底黑字,那國泰民安是廟宇裡會見到的。背景的藍光打在女舞者螢光服上,眾人依舊是黑衣,僅嬌小的女舞者換了服裝,有一種道士服的感覺。女舞者在男舞者、其他舞者間輪轉,轉換之流暢,忽而騰空而飛,忽而落地行走,有一種群眾圍繞著法師道士的誠心祈求,中間也有一種迎神抬轎,踩踏七星步,眾神家降出巡的感覺,彷彿不單單只是在雲門看舞,而是走進了艋舺的巷弄,看著迎神廟會,那嗩吶震天,人心也都跟著虔誠。女舞者的穿梭飛騰,有一種目不暇給的速度感,女舞者像是輕功了得,踏水而去,草上飛。非常完整讓我折服,是多少次的排練,才能呈現這樣行雲流水,非常感動!最後結束在眾人搶奪那一件衣服,甚是好看!完整的起承轉合!情緒、動作收放之間也是合情合理。

現代流行音樂搭配撥弦,背景是一條錦鯉,他的游動、他的靜止,搭配著水聲,舞者的舞姿、臺上光影變化。

無聲,女舞者的獨舞,狂亂的喊叫,莫名的來淚。

獨舞之後,兩人三人的群舞,吟唱,如道士、法師吟唱著咒詞,非常有厚度、深度的吟唱,聽著會覺得置身廟會。女子的獨舞無違和的搭配著男子的持咒。乾乾淨淨沒有雜色的白底,黑色的咒語,從舞台地板邊緣一路往後往上,那是一份誠心。

黑底色白字,前面紅光一閃,撕心裂肺的吼聲,聽得讓人心疼。

身著螢光色彩黑底衣服的男子跳入,有一份詭異的不安,像是群魔亂舞,又似家將出巡。

非常完整前後呼應,整齣舞,七十分鐘沒有冷場,情緒沒有空拍,好喜歡呀!

服裝燈光投影效果完美,除了好喜歡,真的就是,好喜歡!

艋舺

記憶裡是什麼?晝夜不明的青山宮遶境,入夜比白晝更熱鬧的夜市週邊,十三聲裡,起乩附身,那喃喃咒語,那正色驚人的七爺八爺,七十分鐘裡清楚完整的呈現。

 

下半場,十三聲創作紀錄片

十三聲,舞名來自艋舺的說書人

莫名覺得鄭宗龍的氣質好像江振誠。紀錄片分成身體、音樂、影像幾部分。身體篇裡可以感覺到不論是編舞或者舞者們都走進了艋舺,都深刻的觀察了艋舺的在地文化,經過咀嚼才醞釀出這齣舞。訪談中鄭宗龍一直擔心十三聲的舞蹈動作是不是不雅,不入流,這樣子在台面上演出到底可不可以?但我在舞蹈中完全沒有感受到他所謂的不雅動作,反倒有一種接地氣,有文化內韻在這些肢體裡,看得我震撼不已。

音樂篇裡講到了滿州小謠,看著抱月琴彈唱婦人們聲音裡透著一種古樸。「母牛伴」是上半場演出的舞蹈裡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首歌謠。十三聲的音樂是溝通之後取得某種共識下的創作。

影像裡,艋舺的印像是鮮黃、正黑、正紅,最後定調裡的螢光色,其實真的很魔幻又現實的艋舺!

看完,我今年一定要參加青山宮遶境(握拳)

看完,好想跳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十三聲 雲門舞集
    全站熱搜

    即期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