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說這是近期台劇非常有企圖心的一部電視劇!

#兇狠,是我看完第一集之後第一個躍入討中的形容詞!從片頭開始一路到片尾預告,沒有給你任何喘息的機會,一路上拋出的問題,沒有給答案,給的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立場、不同身份人的陳述。即便每個人說的都是真的,你仍舊撲塑迷離的拼湊不出所謂的真理。

哭是必然,看完需要大口喘氣也是必須。因為那壓在你胸口、心頭上的是你怎麼也理不清楚的千頭萬緒!沒有人是壞人,沒有人不想當好人,只是每個人與「惡」之間的距離,到底要用什麼標準、誰的標準,來計量?

花兩天我哭完了,哭滿一座水庫的水量了吧!很寫實很生活很赤裸裸!沒有刻意加油添醋灑狗血,沒有矯情腥羶色。結局對現實世界來說,或許還是顯得浪漫多情了一點,「希望就在雲後面」最後總還是可以看見陽光燦爛的前方。只是人生已經太苦太累,倘若真的沒有一絲絲的光明希望,我們要怎麼勇敢的撐下去?於是這樣的收尾很好,留著希望,我們還是可以有所改變,有所希冀,有所讓我們變得更好!

這樣的十集電視劇精緻得讓人意猶未盡。

看完這部電視劇會有一種內心恐慌產生,有一種崇拜佩服產生。覺得要感謝平安生下我們的父母,要感謝身邊的朋友可以不離不棄的陪伴,要感謝我們幸運的平安如意,要感謝小孩們都平安健康,都願意跟我們溝通交流。但也會擔心,我們是否有足夠強大的精神力可以來面對這些人生當中的無常?會害怕那些沒有辦法發洩的情緒、那扭曲的思想我又有什麼能力、智慧可以面對,去幫助這些需要陪伴的人?於是覺得走入婚姻、生了小孩的你們真的是精神力太強大!我只是這樣看著電視劇,我都覺得我沒有辦法承受,親身經歷過的你們到底怎麼堅強的一路走來?再一次慶幸,我沒有遇上婚姻、沒有生小孩。

不精緻的說這部電視劇參考了「鄭傑事件」「小燈泡事件」從人權律師、人權律師的家人、被害人、被害人家屬、加害人家屬、心理醫師、社工師、一般社會大眾、鄉民、新聞媒體的角度來講述重建那個當下。討論了非常廣大的社會議題、家庭夫妻溝通、親子溝通;工作上的社會正義、追求點擊率、道德、人身隱私;病患與家屬之間的懂與不懂、陪伴與不安。講所謂的不門當戶對,所謂的愛,最後發現其實只是條件符合,而非真心。講更生人,真的有讓他更生的機會跟條件嗎?

夫妻關係

「宋喬平、林一駿」

我滿喜歡他們這一對的親密關係與互動模式,雖然,還是會小吵架,彆扭,但是好自然好健康的一對夫妻。他們也有工作認同上的問題,不過算是理性的去對事不對人。

「宋喬安、劉昭國」

工作裡練不合,爭吵,因為自己的自尊不願意修正!因為兒子的意外死亡,讓夫妻間更封閉不溝通。首先願意接受諮商改善關係的是劉昭國。願意承認自己曾經精神出軌,但也希望家庭完整,所以積極主動的面對婚姻關係的破裂,願意進行修補。

如何一起面對喪子之痛,不是不去看、封鎖,而是願意坐下來好好談傷痛、接受傷痛,談未來。「謝謝你願意陪在我身邊」

「丁美媚、王赦」

支持丈夫圓夢,但要她自己扛住社會上的酸言、鍵盤正義,活在威脅不安中久了在強悍的妻子也撐不住。丈夫為了眾人口中十惡不赦的死刑犯、不值得教化浪費納稅人金錢的殺人犯而不顧他們母女安危,讓她實在找不出可以支持自己成為丈夫力量的理由。面對自己無謂的恐懼導致沒有能照顧好為出世的兒子,更讓她無力!看見妻子的脆弱,發現自己得到的再也撐不住失去的,王赦一度回歸所謂社會大眾眼裡的律師正途,但他的不開心妻子看在眼裡,那一句「有溫度的丈夫不見了!」真的讓人爆哭!

未婚夫妻「應思悅、凱子」

女生真心相信結婚是因為相愛因為想在一起共同面對,而不是因為對等或是不對等的外在條件。當兩結婚不再是兩個人而是兩個家族間的事情,所謂的共同面對的基礎又是什麼?

家庭關係

「李曉明」

爸爸酗酒一蹶不振,媽媽只想要隱姓埋名活下去,不求被原諒,只希望不要波及無辜的李曉文。「這個家死三個人就夠了!你就跟人家說你爸媽被撞死了!好好過日子!」妹妹被迫改名字,切斷與父母的聯繫,只希望他能夠不被哥哥的是件影響,至少可以正常的活在這殘酷的世界裡。李曉明什麼都不願說,全世界都怪罪是父母沒有教,只是有哪一對父母會花二十年來養一個殺人犯!世界上最痛苦難熬的身份其實是「殺人犯的父母」。李大芝只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可是整個李家只有他活,只有他笑,他可以接受嗎?還是乾脆一家人同生共死好了!大家都想要保護自己心愛的家人,只是,社會大眾願不願意給他們這樣一個機會!

「應思聰」

父母離異,被母親視為拖油瓶。後母沒有壞心,但,總還是無法貼近。父親不懂他的導演夢,父子關係水火不容的瀕臨瓦解。當父親面臨生死關頭,其實你懂,他們父子間還是血濃於水的化不開,斷不掉,希望他們一起好!

姊弟關係,有一點姐代母職的感覺,面對弟弟,只要自己有地方住,一定會留一間房給弟弟!應思悅太勇敢了,長姐如母,長女一間扛下家裡的重擔,即便委屈也是往肚子裡吞,因為這是他的父親與弟弟,這是他的家!

「可以把我當一個人嗎?」思聰對思悅大喊,希望的只是被正常的對待,而不是連姐姐都這樣子的看他是病人、小心翼翼的,只會讓他更糾結,更走不出來。

「劉天晴」

哥哥意外死亡後家裡就感受不到溫暖,冷冰冰的,父母之間的關係急速惡化,他只是想要找一個溫暖找一個愛的感覺,找一個哥哥還在的開懷。媽媽一直處在哥哥死亡的愧疚裡,而不願溝通。當他需要母親的時候,母親卻給不了他想要的。

「丁美媚」

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沒有吃過苦卻願意跟著有理想有抱負的窮律師,不願意讓丈夫覺得委屈,即便父親氣女婿,女兒還是心甘情願陪著丈夫。還好還有暖暖支持自己的母親。

社會教育 職業道德

社會上有太多自以為正義使者,真的是查證、真的是通盤瞭解事情才來發表觀點言論?還是只是為了點擊率、為了刷存在感,所以大放厥詞?文字殺人,其實那樣的痛、那樣的傷害不比利刃來得輕,來得無害!

新聞媒體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媒體的良心又是什麼?當收視率不佳,當新聞量不夠,我們可以為了自己溫飽而不顧他人隱私,可以自私的覺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可以擺爛的覺得只有我潔身自愛清流沒意義,只會被人嘲笑放棄這麼噬血的獨家!

不理性的謾罵,捕風捉影杯弓蛇影的製造恐慌,可以說是防範未然,可,是否也可以說是大驚小怪?我不喜歡隨著起舞,每個人都有說的權力,只是在說之前可不可以冷靜的、仔細的想一下,你的一句話也許造成的問題不是可以用「我無心、不是故意的、一句道歉」就解決。

精神鑑定,如果可以被關說,可以被左右,那麼評判的標準到底在哪裡?因為不明白不瞭解所以把所有的犯罪都歸入精神異常,是不是又太過氾濫的濫用?

思覺失調、病識感

眾生皆有病,只是我們怎麼去面對接受,怎麼去改善陪伴?如果不是思覺失調,是癌症。如果不是思覺失調,是痲瘋病。如果不是思覺失調,是AIDS。我們是不是還是這樣對待面對他們?

因為不瞭解,因為不知道如何相處,於是用大多數人的意念來自以為是來霸凌,這樣就是最好的辦法與選擇嗎?

林哲熹演得好好看著他很心疼,誰也不願意自己這樣!可為什麼是他?因為比較勇敢?宋喬平跟應思聰兩個人的那一場戲,我整個人揪到一個要暈過去!

死刑能解決的是一時間的眾怒與罪有應得,可,死刑之後的預防與改善難道不是更重要,更治本,更需要被討論的嗎?

原諒與懲罰

要怎麼去原諒?理智可以明白,但是感性心裡就是過不去!殺人的不是你,你也道歉了,你也扛起了非你的責任,這些我都明白都懂!可是還是會覺得為什麼是我的孩子我的親人,為什麼要讓你們有一個活的機會,那我孩子活的機會為什麼不給?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兩不相見,如此兩不相欠!就算一命抵一命,我要你的命何用?我的孩子還是回不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全站熱搜

    即期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