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茱麗葉畢諾許、克莉絲汀史都華、克蘿伊摩蕾茲,演出。克蘿伊摩蕾茲,總是讓我聯想到徐若瑄,也許因為他們都有一種看似天真無邪的笑容,總是仗著美麗意氣風發的生活著。茱麗葉畢諾許,我真的只能說,我喜歡這種淬煉過的演員,那種舉手投足之間,看似輕描淡寫的,卻能一擊斃命的打動人心,穿透你的眼球,直擣你的腦門。克莉絲汀史都華在這裡也戲份很重,演得很好!小助理,但卻是擁有想法辦事能力強的年輕女孩。
同一個故事,二十年前年後,分飾電影中的女一、女二,交錯的交換著角色,隱約的感受到當年自己帶給前輩的傷害及打擊,如今,像是現世報一樣,自己也遭受到後輩的威脅與迫害。
當紅女星瑪麗亞(茱麗葉畢諾許飾)在20年前因演出話劇「馬洛亞之蛇 Maloja Snake」主角「西格莉」一砲而紅,20年後年輕導演想要重新翻演這部戲劇,於是邀請瑪麗亞,只是這回瑪麗亞演出的是那個上了年紀的女配角,主角則是找來好萊塢當紅人氣女星瓊安艾莉絲 (克蘿伊摩蕾茲飾)擔綱,那個年輕貌美,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的年輕女演員。
瑪麗亞與私人助理薇倫汀(克莉絲汀史都華飾)低調隱居瑞士,一方面是因為離婚官司陷入僵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恩師猝逝而大受打擊。重新揣摩女配角「海蓮娜」,也讓他懷疑起,自己是否也跟「海蓮娜」一樣,都是過時過氣,只能孤芳自賞的人?年近40的她,面對著自己在演員一職裡二十多年的經歷,怎麼也覺得自己或許不是大師,但卻佔有一席重要地位,於是有著倚老賣老的霸道與固執。女助理薇倫汀對於瑪麗亞的自視甚高睥睨一切的態度漸趨不滿,她試著協助瑪麗亞去接受自己不再是當年的「西格莉」,應該要換一個方式去審視面對「海蓮娜」這個角色,應該該要去認識一下那個瑪麗亞不屑覺得只是靠著緋聞話題博得版面的瓊安艾莉絲,對薇倫汀來說,撇開那些負面緋聞,瓊安艾莉絲還是有內涵,有演技有深度的專業演員。於是透過瑪麗亞與薇倫汀的對戲,於公於私的真實與虛幻交錯著。與助理之間的對戲,似乎,也出現了一種,是假是真的迷離。助理也是一個年輕的女孩,他與助理之間似乎也暗藏著某些角力,讓自己陷入助理的世界而不可自拔,過份的干涉了助理的一切,感情、生活以及……。助理照顧他的一切生活起居,自己似乎也過渡的依賴著,但自大蒙蔽著,讓自己看不清楚現實,否定著顯而易見的真實。瑪麗亞接受薇倫汀的建議,重新去瞭解「海蓮娜」這個角色與「西格莉」的關係,一度以為自己接演這個角色,可以為戲宣傳,可以重登版面,以一人之姿、二十年兩樣角色,成為「馬洛亞之蛇 Maloja Snake」的演出話題,但,卻被瓊安艾莉絲的不倫話題完全壓蓋,剎那間,瑪麗亞,再次感受到輝煌不在的冷清與冷落。
雲蛇,那需要一大早爬起來,要經過行走才能見到的美麗。如同浮華,那從海上來的縹緲,那可遇不可求的虛幻。歲月的無情,面對過氣、焦慮無法赤子青春,以及薇倫汀的坦率言詞,瑪麗亞又該要怎麼讓自己不要落進「海蓮娜」的悲劇裡?又該怎麼穩定自己,收斂自以為是的霸氣,找回自己的定位。
如果瑪麗亞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改正,也許,他也逃脫不了那種頹廢陷入顧影自憐的一蹶不振裡。
好強烈的情緒!很深層的探討,那種在一句句台詞之下,對於人生真實與文學的非真實,界線變得不明顯。文學性與現實性,應該是要怎麼樣協調?劇本寫出來的,是人生歷練?還是美化過渡的想像?也許我們都還在閱讀文字,都還在將文字轉化成內在的醒悟,也都還在努力的讓文學與現實接軌,不是文青,也可以這樣生活著,只是,怎麼樣不會讓他變得格格不入以及不切實際罷了。
一個演員,專業的演員就是要這樣子,就算不認同角色的個性、生活方式或者什麼,但,卻必須專業的出演這樣子的一個角色。要跳脫自己的好惡,進入另一個興許是與自己反差很大的人物裡。
又,一個人去爬山真的很可怕。尤其是像電影裡出現的那種美麗境地,雖然一個人可以享受著沿途的美麗不受打擾,但,要是真的發生什麼事情,還真的求助無門。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有智慧、美麗及一切寵愛在一身的人,為什麼會想要自殺?是因為生活太過順遂?一旦突發一些不如己意,就只能用這樣子強烈的手段去解決?
是要用沈穩?還適用沈重來說這部片子?我不太確定,畢竟開始時劇情的推展有點緩慢,但,看到最後,你會明白導演這樣子的鋪陳,這樣子時間的推展,是必須!
開放式的結局。他沒說最後,只是讓你看見了瑪麗亞的改變。只是讓瑪麗亞知道,就算他不再年輕,但不表示沒有人欣賞。就算他否定歲月,但仍舊有人看見時間在他身上的裝飾不是皺紋、不是華髮,而是那智慧與溫婉。
一部教人要開放,要保持赤子心,超越時間,沒有年齡的體驗人生,忠實於自我的情感,但卻也有節制的展現自我的情緒。
女人沒有要為難女人,只是,女人好像比較喜歡自己為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