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40825 2024臺北藝術節:親愛的帕索里尼

知道帕索里尼是義大利很有名的導演,但距離有點遙遠沒有看過他的作品。

友人問我你今天要去看什麼?我說就是一個仙子穿衣服脫衣服的。結果,我大錯特錯。

舞台很簡單感覺很像伸展台潔白乾淨。巨大的米白色背板,地上鋪著白色的紙。就是乾淨。

蒂妲・史雲頓真的是仙人來著,簡單乾淨白髮搭配亞麻白色的衣服,以及白手套,仙風道骨,真的覺得不是一般人。

他的服裝很簡單,簡單的卡其白色,甚至應該說是丕布色,上面有著線條,一看,就覺得,他是人台,單純放在窗台、舞台展示服裝的人形架子。裙裝褲裝,就三套,手上也套著短白手套,想著似乎好像就只能他來表現這個角色,想不出還有誰這麼的淨透亮白,可以駕馭這樣白淨。

他沒有要讓你注意他這個人,而是純粹的只是要展示服裝,讓你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服飾上,他的出現就只是一個展示服裝的道具,所以他沒有性別、他也沒有個性、他也沒有想要成為鎂光燈的焦點,他就只是把衣服展示出來。

入場就看蒂妲・史雲頓跟奧利維耶・薩亞還有助手在舞台上忙活,搬出的紙箱上寫著電影名。他們的動作就是讓你覺得專業以及對待這些事物非常的真誠用心。

如果我說他連拿出包裹的防塵紙都這麼的有氣氛氣勢,會太誇張嗎?抱出一顆一顆木頭的「頭」,十三尊應該代表著耶穌與十二門徒。

用白紗罩住頭,我以為他會一件衣服,一件衣服的穿,結果他只是把他披在身上,再將斗篷披上,然後著好服裝的他,一動也不動,靜止到你覺得針掉落都會發出聲響,專注的看著他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心裡面想,他到底怎麼能夠辦到這樣子盡如止水?看他這樣我都懷疑我的呼吸會撼動到他。

紅卡其,紅披風,白帽,存在一種樸實無華。

和奧利維耶・薩亞在討論著那ink黑的編織毯(?)很自然簡單甚至於算是日常的討論對話,完全不覺得疑慮他們在幹嘛,而是有一種認真解說,開箱的感覺,隨著他們兩個動作似乎真的可以感受到這張編織物給人的觸覺,他散發的氣味。

接連黑色、白色都是編織的服飾,是國王是皇后,他真的沒有做什麼只是簡單的將雙手從背心式長袍袖子口穿入,衣架式的展示。加上披肩,帽子,行走。

最後一套連同頭巾,有一種聖母的感覺。

《十日談》搬出了幾個比人高的長紙箱,揭開,那一套套可以直接站立的衣服,到底是多麼硬挺的材質,相較前幾套顏色更飽和,帶一點柔光,珠光感,有點中古歐洲服飾的感覺。音樂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的有一點管風琴的伴奏。

如果我說,看到他跟咖啡色衣服在米白色背板前聊天,我有一點悸動,這樣會很奇怪嗎?他親吻著卡其橘色的帆布袍,我眼角有淚(?)(為什麼連看這個演出都能夠眼角有淚?我也是真的不懂)

穿上立在牆邊的咖啡色衣服,他有一種人形木偶的感覺,在助手的幫助下穿上,隨即,他就是一位老者,垂垂老矣,步履蹣跚(我心底激動眼眶泛紅?)接著他抱著卡其橘色帆布袍,親吻著低語著,莫名的感受那一份甜蜜夾雜著愛戀。

藍灰色的服裝,外罩藍黑繡著金邊內襯鮮紅色的大披風,蓋著頭,分不清他正面背面。

襯著有一點東南亞風格口簧琴音樂,桌檯上面放著那件如同綠石竹一般的綠袍,奧利維耶・薩亞以及男助手兩人站在小木箱上,幫蒂妲・史雲頓從頭套下,再戴上小帽,那綠,美得讓人心醉。

《一千零一夜》一整架的衣服推出,紫色如茄子,有著小丑角的俏皮戲謔,鮮豔色彩,繽紛燦爛。金色面罩(?)好想細看他的細節。綠色的洞洞衣服和帽子,甚是有趣。

普契尼,蒂妲・史雲頓,就像是模特人偶,身體直立仰著彎折,任由奧利維耶・薩亞將純卡其色的墊肩,護腰,服裝,繁複的一層一層疊上。場上大燈暗,投影的感覺,圓形燈打在牆上。

最終,推出六個半身人台,一面鏡子,這六套衣服都好美好夢幻,當拿出那珠花,頭紗,我真的泛淚。秋香色配金色方格、類白紗絨布面料洋裝,伯爵茶色的洋裝也好優雅,最後兩套帶點LV經典印花,低調的阿嬤咖啡色,搭配蕾絲小罩衫,真的是低調奢華。黑色那件乍一看沒什麼特別,取下,在身上比試,才感受他的細緻。但我沒有愛那件泡袖的白底黑色裝飾禮服,總覺得有點張狂。最後黑白西裝,一切,又回到原點的潔淨單純。

從《馬太福音》開始到《十日談》《一千零一夜》最後到《索多瑪120天》結束在《老鷹與麻雀》每件服裝,都讓人驚艷驚奇。

看完演出真心覺得蒂妲・史雲頓明明是氣場強大的人,但可以這麼的隱藏自己的氣場,讓整場演出專注在這些服裝上,果然是高手,她與沒有呼吸的服裝互動完全不讓人覺得尷尬,甚至於他與衣服間的對話,眼神交流,都讓我怦然心動!真的很會!不需要音樂,燈光輔助,眼睛就是可以跟隨著他!專注於他的呼吸動作。

好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即期阿姨 的頭像
    即期阿姨

    htcalto話很多

    即期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