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完程度、完整性,非常有誠意的一場音樂會。十二個人的歌手組合每個聲部三個人,小廳,蠻適合這樣的配置。下半場有一首八人的曲子,聽起來聲音更和諧。

近期似乎都在看、聽這類相關戰爭自由的製作,真的,戰爭離我們不遠,真的要好好珍惜把握自由。選曲,曲目的安排我很喜歡「討論自由由是什麼?犉為何追尋自由?自由如何可能?」主題感覺有點生硬,但,其實曲目並沒有這麼冰冷,整體有一種婉約的餘韻,好聽。安可第二首《路》都覺得可以在競選時拿來跑鄉鎮一步一腳印當拜票背景歌曲。

舞台正中央鋼琴,圍繞著譜架,右舞台前有鑼後有定音鼓。

聽著他們唱德文歌咬字很清楚,超德。突然想到兩週前聽的拉縴人音樂會,心想如果他們十二個人去唱那一整組孟德爾頌是不是會更好聽,只是曲目這麼重,又沒有喘息吞口水時間,應該會逼死這些歌手吧!

曲目安排的蠻好的,雖然,下半場有點短,但配了三首安可,時長足夠。個人滿喜歡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安排,所以有點不能理解,前面兩位聽眾睡了一整個上半場是為什麼?下半場因為只有一個部分,前方聽眾進來真的就是來鼓掌接歌手們下班嗎?

如果要說那裡有待加強,應該是那一組《悲慘世界》組曲,英文,加上歌曲耳熟能詳,編曲又很吃主唱,真的比較容易被看破手腳,聽到瑕疵。最後一首安可《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站位,歌手們有一種放飛,聲音完全散掉,空洞很多可以鑽,小可惜,其實《路》唱完,就可以收工了。

下半場日文歌的部分,Bsolo有一點靦腆,尾音會發現有緊張,但控制蠻好的沒有很抖,只是他的聲音聽起來很日本,但咬字不夠日本,尤其歌手們進來,solo的咬字就更不夠日文。有人說Bsolo應該本身也不是真的Bass,他solo的聲音聽起來真的沒有很Bass,不過歌手們好像自身的音域或是適合的聲部好像都很廣,看著舞台上習慣他們站在T2位置的歌手,這回在B1也發揮得很好。

整體聲音維持的很好,開頭的第一首四聲部各自聲部聲音算整齊,只是聲部之間的融合黏性不足,會顯得有點貼合不足。舞台上左TB的站位,下半場B的低音聽不太到小可惜。喜歡單純兩聲部時的聲音,很舒服的男聲和聲。

十二人沒有指揮的演出,彼此間的默契跟呼吸真的很重要,小可惜,我比較沒有感受到十二人一同呼吸的凝聚空氣感。

上半場

O vos omnes  pablo casals

以無伴奏作為這場音樂會的第一首,開頭有點不整齊,和聲有清楚,四聲部各自清楚,但融合不足,聽起來點一塊一塊。但喜歡漸強漸弱的累積安排,T有比較白的聲音,默契有點不夠所以拍子微微錯落。

De profundis  Kaj-Erik Gustafsson

T出來不整齊,但曲子好好聽,B1聽得出來有人想要把自己的聲音藏進歌手裡,但還是聽得出個別的聲音,其實聽得出來各聲部三個人都很努力的讓彼此的聲音統合,T相較來說比B容易聽到,所以單人的聲音個別也比較聽得見。

Varjele jumala soasta

B移至舞台左邊T站在舞台右邊,後方一點是鑼。在想,站在打擊旁的T耳朵會不會不舒服?這樣的站位B比較沒有被打擊吃掉,是好的位置。只是不確定是不是因為這樣的站位,T的聲音聽起來比較悶。

開始的念咒有一種進不去(歌手沒進到音樂裡,我也進不去音樂裡)只有一種覺得應該要有什麼感受,但卻沒有感到共振的小可惜。搭配鑼響,之後比較有進入,小音符比較有感覺,情緒有起伏。

A Stopwatch and an Ordnance Map Op.15 Samuel Barber  

聽得出來定音鼓已經有配合場地調整音量,但還是會覺得,如果小廳舞台再大一點,定音鼓再退一點,歌手們會唱得更舒服,現場的音場效果會更好。知道歌手們很努力抗衡定音鼓,但聲音還是會被吃掉一點。B的低音低到要吐了!很有趣的一首曲子!(我就問,到底為什麼這麼有趣的曲子還有人會聽到搖頭晃腦的昏迷?)

Where does my heart find home   Sherry Blevins

站回習慣的TB右,配合鋼琴。從琴音就知道是我喜歡的曲子。solo的聲音比印象中的聲音來得帶一點沙啞(後來聽說solo上週感冒喉嚨還在痛)但依舊是暖是舒服好聽(唱進心坎的好聽,會惹出淚)。齊唱有一種浪漫的好聽,很愛這首,好好聽!堆疊的情緒在鋼琴伴奏的輔助下真的有激起漂亮的火花水花!

Les miserables悲慘世界選曲

先說,走位、背譜很厲害。不同曲子讓不同的歌手來solo我覺得不錯。只是有些歌手唱得太多表情,變得讓我覺得太「演」太「匠」少了一份單純唱歌的感動。或許也因為這些歌曲太熟悉了,所以其實用歌聲就可以感動,畢竟這不是音樂劇是音樂會,所以太多的臉部表情反而讓耳朵聽到太「油」,加上一些咬字、所以這一組反而沒有這麼感動我。不過站位比較緊密是有凸顯一些曲子裡需要的不安感,和聲也有比較貼緊。有幾個段落閉上眼單純聽,還是覺得歌手們在曲子詮釋上有點太多了一點。(如果是音樂劇演出,應該是剛好。)

下半場

Ging heut morgen übers feld  G. Mahler

八位歌手,聲音很乾淨,發現這八位應該是本身音質都屬於清亮的人,所以聲音的一統性很夠,很舒服聲音有一種清澈的透亮感。德文咬得很德,我喜歡!想到了月初的拉縴人合唱團的德文歌,似乎就沒有這麼德。

信長貴富編曲:《若者たち~昭和歌謡に見る4つの群像~》選曲

戦争を知らない子どもたち

日文和聲升降很乾淨好聽。咬字也咬得很清楚。一開始鋼琴跟合唱團有一種詭異聲響的拉扯,我還滿喜歡這樣的對抗(合唱跟鋼琴),喜歡這首升降音的處理方式,喜歡。

拝啓大統領殿

Bsolo有一種相較老成而言的青嫩聲音,聲音乾淨,唱法唱腔有日本,但日文咬字沒有這麼日本。兩聲部輪流聲音好聽,齊唱也有整齊。BT合唱有一種堅定感。

若者たち

和聲的收和不錯,我喜歡。默默看著台上感動的歌者,聽得見他們歌聲裡的感動,那一份悸動與期望。

 

安可:為自由、路
兩首都很好聽,喜歡,很舒服,雖然B有點被吃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拉縴人歌手 為自由
    全站熱搜

    即期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