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其實是個美麗的錯誤,但因為這樣的錯誤讓我禮拜五的夜晚更加美麗。

相隔一個禮拜,在有點熟悉又有點模糊的記憶裡重新再看一遍當你轉身之後,隱約之中感受到演員們的演出有些調整,對白有些修改,動作也有了刪減。不變的依舊是引得我淚水滿滿,腫著眼睛回家。我從來都不會不承認在看戲的時候我很愛哭,在這一部沒有愛情,沒有瘋狂闡述友情,沒有刻意表達親情,沒有浮誇師徒之情,甚至應該說這是一部只有自己寂寞空虛覺得冷的舞台劇,可是卻讓我哭了又哭想了又想。經過一週的調整,我用另外一種平靜的方式重新踏入城市舞台,安靜的坐在第五排仔細的看著演員們的表情,再一次把自己放進《當你轉身之後》

前排的燈還未暗,王琄的歌聲已出,我嘗試著不要這麼快就陷入劇情,只是當王琄哼唱著「假如你願意請記著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我就又被啟動。

「嗨怎麼樣今天好嗎?」我想我會努力再跟你見面的時候第一句問候不會這麼的制式,我會多很多的個人感情,不會讓你覺得我對你的冷冰冰。

這一回多了一點可以抽離戲劇本身的小分心,關於姚麗玲服裝設計的小心機。病服上加了一件灰白色的大衣,那是她與柯醫生第一次見面,還未踩進病人角色,還保有學者優雅不可侵犯氣質。大學生的時期則是粉紅帥氣短版外套,帶著天真浪漫隱含著不輕易屈服的個性。年少時與父親相處直接就是加上髮箍。而成了教授則是以黑格子風衣呈現一個不容學生侵犯的威儀。

又多注意到譚艾珍的燈光是溫暖的黃光。

注意到上一次診療時有著穿脫底褲的動作而這一回沒有了,我覺得那個動作不是多餘反而存在著畫龍點睛,要一個高傲的女教授在自己的學生面前脫下底褲,那一份自尊的脫落,對女教授而言是某種不可言說的羞恥。

不確定是原著劇本還是改編的關係,編劇試著用輕的方式來講述生死。生死之事,真的不是十幾二十歲,看過幾篇莊子就能夠知生明死。而是真的要經歷歲月的洗禮,看盡人世的繁華,等你遇上了才有可能參悟其中道理。

我看戲時的哭點一直都是很低的,畢竟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堅強,我選擇在看戲的時候軟弱,所以我又要來說說我的哭點

當姚麗玲躺在診療檯上不安的等待,吟頌《錦瑟》那「一弦一柱思華年」那「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那一份追憶青春年華,感傷自己,那種悵然怎麼不令人動容?

當她故作瀟灑的念出蘇軾《定風波》「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不管你把莊子讀得多麼的透,要真能歸去時也無風雨也無晴,該是何等瀟灑自在的人才能做到。

病中與子涵的對話

「你會一直照顧我嗎?」這大概是姚麗玲這輩子最脆弱無助向外尋求援的呼求。

「我真的好想好想躲起來,安安靜靜地自己的人,躲在可以讓我安心的角落裡。」姚麗玲一個人推著點滴走向舞台角落,完全可以感受到那一份想要逃離全世界的孤單寂寞,那種想要躲在角落自己靜靜藏起來的恐懼害怕。

已經有曾孫子的老師來看她,讓她好好睡覺因為她是乖孩子,看著那個年老佝僂的身影坐在床邊,輕輕的為她講故事,輕輕拍著她安慰著她那一份亦師亦母的感情不言可喻。

只有自己一個人痛到來不及關燈,叫了計程車就到醫院去。痛到知道這世界上有一種痛叫做他媽的痛!看著他發著抖,因疼痛而哀嚎,我只能用小手帕捂著,抖著,哭到岔氣。

第五排位子的好處是演員的表情看得很清楚,姚麗玲的眼淚、一個人的無助、武裝的堅強孤傲、受不了疼痛卻還是咬著牙撐著、那麼堅毅堅持全都看見了。細微的神情切換,手部的動作全看到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判定,我是不是真的能夠那樣坦然瀟灑地面對?

不急救了,不是一種自我放棄,不是一種拋下所有人, 而是不想再折磨彼此,不想存有無謂的期待。安寧治療真的沒有不好,只是大家都要捨得放下。

再次感謝所有的演員導演台前幕後,再一次的感謝身邊願意讓我擔心,願意讓我看到生命脆弱的你們,謝謝你們把那樣子的無助展現給我,看讓我有機會可以抱抱你們,陪陪你們。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們都可以好好的走向死亡,能夠微笑地轉身,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捨得離開。

 謝謝你們製作這齣舞台劇,發人深省,想起了親人在生命中最後的選擇,撇開親情的拉扯,自己又該怎麼勇敢面對這個轉身。

謝謝超厲害的演員們 #王琄可以不要這麼會演嗎?那種一個人孤單勇敢堅強,看得好讓人不捨心疼。 #譚艾珍的老太太真的成精了!害我一直覺得看到九十幾歲的外婆!#柯醫生好專業,今晚的工商服務太可愛了! #爸爸到底喜歡聽雨的哪一段?今晚又被陰影遮住,我猜是三!

謝謝你們所有人,給我享受好戲的機會。

 

arrow
arrow

    即期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