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0808 台北藝術節No.60  皮歇‧克朗淳舞團

照片來自臺北藝術節臉書No.60 by Pichet Klunchun Dance Company

看了陳武康的介紹,雖然不是練舞人,雖然肢體有障礙,但還是想要瞭解一下泰國傳統舞的基本59個元素!

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的「NO.60」就是想要在傳統泰國箜舞原有的59個標準動作外,尋求第60個動作,面對這一個動作出現的意義其實在於一個突破傳統解放自由,打破計有的階級賦予一個新的生命與自我的觀念。

一進場就被舞台上漂亮的銀色大幕給攝震住,忍不住驚嘆那樣清麗的美,像是月光灑落,是一種暖的月色,非冷涼而是一種皎潔得太美,透著鵝黃銀白而非冷冽的藍光死灰白。

開頭利用投影的圖片放映著泰國傳統舞的59個動作。

一男一女兩名舞者穿著簡單,並没有印象中、照片裡泰國舞者那樣金碧輝煌耀眼的服裝頭飾,極簡的呈現一種單純。像是一種致敬,投影在地板上雙圓裡有著幾何圖形,不確定那圖形代表的意義,也看不懂他是什麼樣舞譜,只是隱約的也跟著舞者沈靜,莫名覺得,這齣舞看完自己是不也能得到一種身心靈的寧靜平衡!

背景布幕上大圓裡傳統舞者基本舞步,六個段落分別由女性、男性為主的解說著皮歇銜接傳統與當代舞蹈的六個關鍵。看著基本舞蹈裡手勢、四肢擺放動作,搭配著背景上的圖像及文字,能量流動,連續的、組織的轉化著;圓與曲線,暫時的、不約定的;軸點、過度的關係,持續流動、從身體到外部空間、優美的、絕對的、相對的……,真實的舞者律動,筆記的圖形轉化。循序漸進的解構舞蹈的動作再結合成舞。

幾何組成的畫面圓裡有曲線三角幾何,點線面交織出的圖像像極了星斗陣法,舞譜的點線解說,我都覺得我好像在學習著什麼樣的五行八卦陣法,好像學會這樣的轉換四肢與身體骨骼組織我就可以飛天。

一度我真的以為我懂,至少在那單人或雙人間的平衡與柔軟六關鍵解說裡,我好像看懂,在兩人非激烈衝撞裡有一種不干涉,我以為整場就會如此的平靜和諧。除了那越來越讓我覺得激烈的音樂。皆下來的劇烈雙人舞真的不是我以為的那樣,音樂兩度讓我無法承受的刺耳,忍不住摀住耳朵想要逃避這樣的聽覺衝擊!面對那樣巨大的衝擊(音樂上,身體動作上)我居然小小眼皮沉重,對抗著那樣的視覺,想著傳統金碧輝煌的泰國舞,內心有一種拉扯,看樣子我還是跳脫不了傳統束縛。大聲公的呼喊我其實很抗拒,除了覺得吵還有一種反感的厭惡!末段男女間似乎有一種對立與抗爭,最終僅留女舞者,再度回歸到傳統裡。

莫名的覺得傳統的箜舞即便是雙人都存在一種禮貌距離的,有一種理性的親密。舞蹈裡的柔軟不是那種彩帶式的柔軟,而是有點像小時候牛頓擺球單腳支撐拿著半弧形金屬製的小擺飾,金屬材質圓滑擺盪,是柔軟,但不是軟趴爛!印象很深刻的是女舞者靜止不動單腳站立平衡著擺出傳統59個動作其中之一,那穩定性高到我不敢喘氣!

燈暗燈亮後有一種我看不懂的空白。

還好有參加座談,聽他說他的創作,聽他想要反抗抗爭的傳統,卻還是保有對傳統的尊重!

以傳統為初心,創造突破只是希望擁有更大更開闊的視野,突然間好像心底有什麼被觸動的感動著!没有要規定NO60會是什麼,因為皮歇想要的應該是

創造每個人自由的非傳統的No.60

第一次聽到舞譜是在陳武康談皮歇,這次在No.60看到舞譜,莫名覺得感動!地板、背景布幕上的投影,手繪的舞譜,看著覺得好美好想收集喔!

看完,默默的想?我們的傳統舞又是什麼?我們又能做出什麼樣的No.60?這個問題一直在入睡前都還没有想一個明白。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即期阿姨 的頭像
    即期阿姨

    htcalto話很多

    即期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