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三回、第四場。不膩!
反而一次又一次,沉澱再沉澱。
更精煉、更細緻、更深刻自然。
一樣哭到一條手帕濕。
想著,這回心得,我到底還可以寫出什麼花來!
今年推了許多朋友看《父親母親》對我來說他不是一齣愛情劇,說的議題有些沉重,也有些深度,不是一齣看完就沒有的戲,而是像十八年威士忌一樣,細品,前味乾淨醇厚,入喉順滑,尾韻後勁十足。
他也是一齣充滿愛的劇,對國家民族認同的愛,對自我的認同,對愛就是愛的認知,還有對布袋戲,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
看得見時間在所有人身上的累積,每一個角色都更飽滿,每一個在台上的都是「戲」。或許不應該說是戲而是人生,散場的時候跟媽媽們聊「有沒有覺得他們很自然一點都不演,感覺,就像是隔壁鄰居家發生的事!」
這一回,六位演員之間默契更好,劇情推展更流暢絲滑,每個角色都更飽滿,細緻。
媽媽說「剛開始還覺得怎麼這麼多人,都搞不清楚誰是誰,但最後故事收尾,所有的故事脈絡都清楚明白」
媽媽提出了一個問題「有一個地方,有點看不懂,就是,那個紅絲線,是什麼意思?」想著,果然是我親娘,當年我也想過這個問題,回頭翻了翻我的筆記2023年導演有解釋「米粉在舞台上纏繞著紅線(導演說解釋很多,你說的都對。是CSI的故事關係線,是人如偶般被綑綁,被操弄的線。是米粉人生裡的姻緣、連結線,都可以)」如今想來,他可以是限制界線、控制操控、也可以是等待被跨越被扯斷。
這回
父子間自然到一定是親生的,徐浩忠跟吳世偉之間,那種差了三十歲,兩代大鴻溝,對於控制,對於刻板印象,對於所謂乖兒子的塑型更對立。
這回更可以像附身在阿文身上一樣,跟著他一起追尋自己的身世。我想阿文應該也是沉浸式的在這齣戲裡尋根。
吳世偉這回情緒能量大爆炸,我越來越覺得,阿文,只能是吳世偉。這次不能接受照片裡的女人,竟然是自己的父親!最後,跟呂蒼一的擁抱,現在想起來,還是眼眶濕濕。
這回的即時筆記只有兩頁,但一樣該刻骨銘心的地方一個也沒少。
阿晃師的「失禮」、阿姆的「失禮」,明白那是羈押靈魂多少年的愧疚!
米粉跟貓仔間的情深,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勇敢的在電影院裡依偎,才能寫出「肖念你的貓仔」。收屍、貓仔接米粉,依舊眼淚來不及擦(很誇張,現在還一邊打字一邊想到畫面,一邊哭)
覺得
徐浩忠的角色更進一步的輪廓清晰,阿凱跟阿晃的青春有不一樣的表現方式,這回的阿晃那種孩子氣,很喜歡。阿凱的懟父親,崇拜阿公嬤,與父親間的角力張力更自然。
古辛的男、女、老、少、本省、外省、ABC的說服力、百變力還是讓我驚嘆不已。
林子恆演後座談有一種反差嬌羞。舞台上真的也是百變男神。
韋以丞的功夫底子好深,超愛他空手的白素貞跟許仙,那嬌羞與曖昧,我看見了。
吳世偉的阿文,沒下台的他貫穿整個時代故事,即便只是幼時嬰孩記憶,詼諧中有一份隱約藏起的哀傷。
邱安忱安樂窩的姐姐,我真的!超級愛!
這回
更可以像是左右兩眼各自負責左右兩邊演員演出一般,一口氣貪婪的將所有畫面收進眼底心裡,很滿但沒有承受不住炸開!
喜歡劇本嚴肅與輕鬆之間的節奏,沒有要刻意悲傷,但卻讓人清楚這是歷史是時間必須面對的傷痛。
六人三十六角,演員厲害到,七八十歲的媽媽們都沒有覺得椅子難坐,還可以一百二十分鐘看完後陪我繼續聽演後座談。
其實有點微妙,第一回遇到現場觀眾很在意阿文的母親陳婉玲女士,其實,我同意第一位觀眾問的問題「同妻」(這一條故事線其實可以發展,但,這就應該是另外一個故事)
很愛的一齣,很開心完售。
翻了前面三回的心得,重複的就不再寫。但是,看到今天,感動的、佩服的、喜歡的,一樣沒變!
這真的是神劇!看一次愛一次!
另外導演演後座談時提到的那一齣,關於平行時空的作品,應該是我剛看完的《此時此刻我愛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