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類黑白電影的方式呈現電影畫面,沒有刻意強調黑色的悲傷,反倒利用著偏灰白色的自然對比來呈現,於是整部電影看著有點輕,一開頭的刷地水聲(我想是扣著最後的海潮聲)將近一分鐘的水來水去畫面,其實有點引發我的哈欠。不電影的速度就是一個日常,沒有特別刻意的剪輯加速,就是這樣子的自然緩緩,於是看到一半覺得有點日常的瑣碎與冗長,在我覺得悶到一個看不下去的時候劇情整個翻轉,關於1970-1971年之間的動盪、學運、地震、土地徵收改革,全都在最後的半小時裡大爆發!沒有很懂這部電影,卻還是在最後哭掉一條手帕。

電影簡介

墨西哥城中產階級家庭裡幫傭的女僕克萊奧19701971年間的故事,提及了階級差異,包含著城鄉間的差距、中產階級主僕間的差距、男女間的性別歧視,面對著性解放、學生運動、女性意識……

查了資料,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及羅馬,但片名ROMA反過來就是AMOR,所以羅馬如果沒有了愛,就不是羅馬;整部電影如果沒有那份親人之愛、沒有克萊奧對小孩的愛,沒有對女主人的愛,或許就都不存在。

車道上永遠都是狗兒的大便,男主人拿這件事說嘴,女主人則是借題發揮,可其實她自己也知道,克萊奧有打掃,只是自己與丈夫的關係緊張,所以找克萊奧出氣!

克萊奧很愛家裡的小孩,從溫柔的喊他們起床到小孩黏著要克萊奧陪著去海邊玩,你就知道克萊奧與小孩之間的情感不是上對下,而是那種類似家人之間的依賴與關愛!

克萊奧的懷孕是一場意外,年輕不懂事的有了孩子,男朋友選擇逃避,甚至口出惡言否認自己與克萊奧、與克萊奧肚子裡孩子的關連,更甚威脅會殺了克萊奧,學運期的相遇比陌生人更陌生,甚至略帶仇視的拿槍指著她。隱含著那樣曾經的山盟海誓,其實終歸是空!

孩子因為未能即時出生,成了死胎,即便克萊奧最後痛哭失聲自己本不要這個孩子的!卻還是在看見生命死去時有了惻隱、有了不忍!忐忑的跟女主人說自己懷孕,女主人立馬安排他去做產檢,快生產還帶他去準備嬰兒用品,對比著男朋友的渣,其實隱隱的觸動了心中某一柔軟的部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不是用甜言蜜語打造,而是真實的作為才是最真的!對應著家裡主人的婚姻,欺瞞著孩子在加拿大,其實跟著小三在墨西哥鬼混,甚至不顧家庭,最後還避開家人的整理行囊離開。

女主人的轉變,從企圖藉由無剩的愛情、父子間的親情來拉攏希望丈夫回心轉意,到認清事實,勇敢的斬斷;從那輛不合時宜的大車道選擇符合自己的小車;克萊奧的「我不想要他,我不希望他出生」也是自我意識的呈現。

驚嚇是從那場學運開始,想到了韓國光州事件,大街上被射殺的人,女子抱著痛哭卻沒有人伸出援手。被女主人母親送進醫院裡的克萊奧,亂了手腳的女主人母親,他是真的擔心克萊奧。緊急被推入手術室,生下了女孩,聽著醫生急救剛出生卻早無呼吸的孩子,再怎麼不想要那個孩子,他都還是跟自己期待相連共生共存十個月的腹中肉!眼淚跟著那樣的生離死別落著。想起了到城郊其他的女僕擔心著克萊奧行屍走肉的模樣,面對失去愛情卻留下禍根(?)克萊奧要怎麼恢復原有的生氣?女主人告訴小男孩佩佩克萊奧不舒服,小男孩乖巧擔心著,呼著克萊奧的肚子,真情流露!

不會游泳,卻往海中走去,只是為了要救回被浪帶遠的兩個孩子,那一奮不顧身都是真的愛!看著潮水一波一波,整個人彷彿也被海浪逼著喘不過氣來!

愛,這件事情就隱藏在那些細碎的日常裡,沒有點破的時候以為都不存在,可,細細回想,那一點一滴都是愛!失去孩子的克萊奧變得沈默寡言,對他來說,很多東西說不出口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表達,所以只能無聲的呼喊,海邊的瀕臨崩潰讓他終於可以把心裡憋屈的都說出來,也感受到孩子們與女主人對他的愛,暖暖的包圍著!

又是一部奧斯卡大獎電影,看不懂卻還是哭掉一條手帕的電影。黑白片有一種淡淡的美麗哀傷。

感覺這部電影看之前還是要先瞭解一下1970-71的墨西哥,才會更清楚導演在電影裡安排的史實,才會更懂導演的小心機用心。

arrow
arrow

    即期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