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我沒有喜歡這張黑底的演出小DM(?)雖然有飯團、有貓尾巴、有小姐,但,這樣暗色處理,我沒有喜歡!反倒是手邊還留有來吧劇團那時候的小卡,比較溫暖一點。
一年半以前初看,那時就覺得劇本寫得也太好了,淺顯易懂,今天座談會上編劇說她有想要這個劇本可以是兒童親子劇,認真的想了想,其實可以的!有觀眾回饋,面對「死亡、離婚」這樣的議題,可以給孩子看嗎?我認真的想了想,可以的!即便是死亡,編劇都沒有用太過於鮮血淋漓的方式呈現,所以我想,這對孩子來說不會太不能面對,而且後面寂寞小姐跟球球也有討論死亡,沒有解釋很複雜,說是「一條線分開彼此,切開的兩邊,雖然不能見面、說話,但會想念也不會忘記!而且總有一天一定會相見!」這些都是小朋友可以接受的,而且也說了總會相見,所以沒有把劇情寫成全然的悲,而是有給了期待跟希望。又離婚這個議題,說實話,現在的小朋友或許比大人更明白「離婚」好像就只是爸爸媽媽不天天在一起,但是自己還是可以個別或是一同跟爸媽在一起。(想想,現在單親的孩子似乎比雙親的孩子比例還高)。但對大人來說,離婚的意思似乎複雜了許多,寂寞小姐跟丈夫的離婚,不是因為不愛,不是因為仇視怨懟,而是因為沒有辦法面對彼此,因為曾經太過美好幸福,所以當組成幸福的元素卻少了一個,便會短暫的無法接受!
討論到中學女孩的沒禮貌,或是怎麼就跟著陌生人走?可我想編劇想要說的不是這麼「現實」的生活,而是因為中學女生的天真浪漫跟任性,所以才能夠直闖寂寞小姐身邊。中學女生說了「因為你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所以他認定寂寞小姐不是壞人,而且我相信中學女生看見了寂寞小姐的悲傷寂寞!倘若不是這樣「無禮」的「孩子」或許寂寞小姐還是不會接受對方的介入,更不會搭理中學女孩,但因為女孩不合時宜的出現,寂寞小姐也看見了女孩的孤單與假裝堅強,所以才會默默的看似拒絕,但溫暖的相互陪伴!也許是那一句「我和我自己生活」「我不認識的家人們」「喜歡安靜,但不喜歡一個人」這讓寂寞小姐被觸動!
機器人找心,「有心,我就可以愛了嗎?」老人回答:「你早就學會愛了!」
愛是什麼?是陪伴嗎?
是家人嗎?可家人不一定會關心陪伴!
你跟我回家我就是你的家人了嗎?可沒有血緣的我們、有愛的相互陪伴就是家人嗎?跟你回家,我就屬於你了嗎?
中學女生的陪伴,讓寂寞小姐可以跟球球告別說再見。(新添了這一段)遠方的前夫出現,是不是也暗示著或許有天,寂寞小姐還是可以跟前夫破鏡重圓,畢竟他們的分開是因為曾經太幸福!
要小小道歉,因為沒能趕上,所以少看了第一場戲,落座時已經是鼬鼠先生跟種子的陪伴故事。後面還有月亮跟繭的故事。這兩段真的很有繪本童書的感覺,都在說安心陪伴,我喜歡!兩則前後呼應著「你會來看我嗎?」、「你不想見見我嗎?」鼬鼠先生的陪伴是溫暖的、月亮的陪伴是皎潔的,即便彼此不同、沒血緣、喜好不一,但還是能夠給彼此不用言說的照護跟思念。
編劇說她希望這個劇本裡,會讓人有感受到《小王子》故事裡說的陪伴,我想跟他大聲的說「有!我有感覺到!」
依然很會被劇情、臺詞打動、依舊哭掉一條手帕!
看著舞台上,演員角色似乎更多,選角也有所調整,來吧劇團時,演員角色:寂寞小姐方昱琁、畫畫的小女孩游心瑜、前夫曾柏勳、逃家女孩廖佩純。拾眠日所,演員角色:寂寞小姐唐詩涵、前夫曾柏勳、逃家女孩方昱琁、小天使嘟嘟廖佩純、讀故事女孩溫子萱。這樣的調整讓整體更豐富!
聽說藝穗節還有演出,歡迎一起來面對寂寞小姐,感受溫暖。好喜歡這個劇本!(有一種再看一遍這齣讀劇的衝動)
網路節選
編劇: 陳宛誼
故事介紹:
有一位小女孩讀著一個又一個她從書上讀到的故事;另一 位在房間裡的女人正在面對自己的生活。他們有著各自的寂寞,他們為什麼寂寞?
創作理念:
寂寞是什麼?是一個感覺還是一個概念?是形容詞還是動詞?寂寞一定不好嗎?可以同時寂寞又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