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2016就看過兩回。那時也是哭到無法分心!八年後,因為近期生活經驗,更是讓我哭到努力不讓自己身體打顫。每到哭點的時候我就努力想著,等等要吃什麼,只是完全沒能奏效,腦子一片空白,小手帕轉了四面,確認半場後要換一條新的。
開頭燈未暗,四位在舞台上的演出,我知道,尚未正式演出,關於他們的行走與無聲地演出,我有一種莫名的焦躁,或許是因為知道稍後會有不可承受的巨大情緒,所以就是覺得煩躁壓在胸口。
像是鐘聲滴答滴答,那樣的節奏也讓我覺得不舒服,彷彿時間不停止一切就是繼續往前,沒有任何的回頭沒有任何的奇蹟可以暫停。
白幕後的病床,燈亮,我便覺得眼睛開始蓄積霧氣。我跟自己說這樣子會不會太早!
「當我死去的時候 親愛 你別為我唱悲傷的歌
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 也無須濃蔭的柏樹
讓蓋著我的青青的草 淋著雨也沾著露珠
假如你願意請記著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在悠久的昏幕中遺忘 陽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許 也許我還記得你 我也許把你忘記」
我承認歌聲出來眼淚也跟著落下來,接下來就是無止境的泡在淚水裡。50歲的年紀,一個人,8個月的化療,真的很辛苦,真的很想什麼都不要了,只想回家!
坐在舞台左側很幸福,可以看著王琄跟羅北安,談笑風生的姚老師跟專業的廖醫生面對所謂的「臨門一腳」輕鬆自在,卻百感交集!
看著王琄跟譚艾珍,師徒之間,青春洋溢少年強說談論莊子,說著「生死這麼大的問題,你了解的只是表面」「因為理解所以放不下」
(吳定謙也長大了)看著他演著父親,那份父親對女兒的心疼「不要老太快」也是只能回以爆淚「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此刻,更是體悟那一份悵然與無力。
「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若人,真能如此看淡,真不知,是好是壞?真不知他的人生滋味又是什麼!
到底要「未知生,焉知死」還是要「未知死,焉知生」我想不管怎麼討論都討論不出個結論,那就還是繼續讓他是個未知,繼續是個討論。
感謝我對於這些詩詞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感性浪漫體認,於是很容易就懂那些姚老師的雙關、反諷。
回頭看了八年前的心得,感受依舊在。
姚老師跟自己老師之間的兩段
一段是大學時期,老師如母親一般,希望他可以出去走走真正的感受人生(此刻的王琄,就像個大學女孩,那種不知天高地厚,只想泡在圖書館)
一段是老師已經是經歷人生多少世事,她抱著姚麗玲跟她說「你很棒,好好休息」
哇!輕輕地,但力道之強,後勁之猛!
總覺這一次王琄情緒更滿!相較八年前,那種打從心底的痛,孤苦無依,一個人的孤單寂寞,恐懼害怕,更甚!連帶著張靜之的蘇子涵,更讓我覺得感謝,謝謝你這麼溫柔溫暖的擁抱陪伴姚麗玲,讓他在最後的日子可以有一個倚靠,說話的對象。
提一下陳醫生好了,一開始只把姚麗玲當成一個病患,一個曾經教過他大一通識課程的老師,於是就像對待一般病患一樣,冷漠,就事論事。倒數的時候,他來到姚老師病房,坐在床邊(起初我還在覺得,醫生不專業,怎麼坐在病人病床上,後來明白,不是不專業,而是,此刻他不是冷漠的醫生,而是一個心疼自己老師的學生,他們之間不是醫病關係,而是多了師徒親密了許多,不捨了許多),之後發現姚老師病危,急救......那種從陌生到心疼不捨的轉折,我想,曾少宗,這八年的人生歷練,也讓這個角色更飽滿豐厚!
我的眼淚一直都不值錢,所以哭濕兩條手帕真的不是什麼難事!
關於如何坦然面對(自己/他人)死亡真的還是,好難好痛!
謝謝綠光,謝謝演員,讓我可以放肆的浸泡在這樣輕鬆又沉重的矛盾時光!謝謝王琄讓我不用掩飾的重現病房的喜怒哀樂。
生死議題很大,謝謝妳們讓我可以提早練習,提早思考,關於轉身離開時的方式與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