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連續命案.一個神秘團體
揭開人性最深沉的恐懼與夢靨
週刊記者陳怡靜為追查一起連續命案,接觸到一個神祕團體—福緣讀經班,卻意外碰見久別的母親。這迫使陳怡靜直視自己不願想起的過往,那個因遭控性侵而自殺的父親以及破碎家庭。在心中最深沉恐懼逐漸發酵之際,陳怡靜赫然發現讀經班成員都和她正在追查的案件有關。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陳怡靜會如何選擇,保住自己最後的家人?
金鐘最佳編劇詹傑與《藝術之子》導演黃郁晴「罪」新力作,攜手包括謝瓊煖、徐堰鈴等臺灣不同世代九位傑出表演者,爬梳「日月明功」等新聞案件,透過記者視角切入,揭露人心的脆弱如何被利用與操控,隱藏在背後的社會樣貌又究竟為何—所謂真相,會不會根本不存在。」----兩廳院節目介紹
「抓住什麼才不會沉!但是抓太緊也會沉下去」
其實我沒有看節目介紹的習慣,只是因為演員裡有謝瓊煖、徐堰鈴……
或許是因為不認識陳美月,看他與黃尚禾的演出,莫名會有一點出戲。陳跟黃兩人的演出沒有不好,只是相較整齣戲的演員來說「演」很重!所以會讓我覺得有點太刻意的不自然。情緒很滿,那種滿到會讓我出戲的過溢。於是莫名的會在他們兩人對戲的時候很認真的看著舞台背景,思考著等一下轉場後,舞台背景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中場休息的第一個感覺是,「覺得浪費了好演員!很是可惜。」不論是徐堰鈴、謝瓊煖、安良原還是王靖惇、張棉棉。都覺得浪費了好演員們,沒給他們更多的表現空間,所以總覺得有些差強人意,一直出戲,暗想,為什麼不多給他們戲份?明明他們的表現就是讓人挪不開眼,但為什麼不給他們當主角?
上半場並不會有讓我想要看手錶的不安感,只是有時候在陳怡靜跟李國勇對戲的時候會覺得時間有點過得太慢。在想,是什麼問題?讓我不太能入戲?明明編劇寫過白色說書人,寫過勸世三姊妹,但,這部,台詞演繹上,總覺有點落差(?)
劇中人物的人設有點不統一,母女第一幕的相遇認不出彼此的轉折很怪!(第一時間我真的不懂賴秀蘋跟陳怡靜之間是什麼關係,即便後來兩人一同吃飯母女間的張力沒有出來,我反而一直被豆豆瓜分走注意力)
李警官一開始好像還對陳媽媽很不錯,後來在他姐夫靈堂前對陳媽媽的情緒很怪。第一幕李警官跟陳怡靜說陳媽媽如何如何,感覺上他比怡靜跟陳媽媽親!但下半場時他對陳媽媽的態度,有一種性情大變的感覺!)
李警官對自己的外甥女也很不親,不是不行,但是就是,怪。
宋珮君對賴秀蘋的稱呼一下子陳媽媽一下子阿姨,總覺得都不太對!以宋珮君跟陳怡靜的交情,以及宋珮君對陳以宏的崇拜(戀父?)他都應該會稱賴秀蘋為師母(我到底再計較什麼稱謂?)所以醫院這段,我雖然被兩人揪的心臟痛,眼淚掉不停,可是還是會忍不住一直想「為什麼要喊阿姨??為什麼?」
很喜歡黃巧雲跟賴秀蘋之間那種已經融在一起的的姊妹情,到後來黃巧雲覺得被賴秀蘋背叛,那張力,此刻想到我還是頭皮發麻!看戲骨跟戲骨演戲,根本都不用準備或是有什麼心裡預期,因為你根本來不及有所準備,就被他們之間的情感、情緒抓住,無能為力的任憑他們給你所有,然後就是該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該心痛、該恨、該無力,全憑他們賦予!
陳美月的演出有點太過用力,很多的哭,反倒過溢,會讓我有些問號,發生什麼事了!知道用兩個人,一小時候,一長大後,但就是會出戲。
結尾有點莫名,有點冗,其實,在警察來後那些新聞字幕裡就可以留白了,但,沒有留白,過多的陳述,反倒有點太刻意太把大家想得狹隘了。
一直強調的「接住」讓我有些皺眉,這樣的對白,台詞太刻意,有點做作。
舞台佈景我覺得很有設計,旋轉舞台跟起降的佈景,有一種剝離揭開的感覺,於是上半場我很關注在佈景上。超認真的想他到底會把他弄成兩、三、四面景還是幾面景!結果,是兩面。
陳以宏這位父親,應該是全劇裡最悲劇的人物,他做錯了什麼?其實什麼也沒有,只是因為他什麼都沒說,所以扛下了所有的罪!女兒的不信任,應該是壓垮他最後精神力的稻草!妻子的背叛,幫人養小孩,他什麼都沒說,他只是認命!
以愛之名所犯下的罪,是要被包容寬恕?還是一樣要依法處置?
讀經班的眾人,是為了尋求一種慰藉安心?還是一種逃避現實?或是有計畫的洗腦謀殺?或許他們從來沒有想要犯罪為惡,只是事情就這麼自然的走到這一部。還滿哀傷的一齣戲,卻也很真實存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