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七點半竺定誼場。入場,發現好多人也都是一天在這裡兩場!(格子襯衫的大學老師也在,不過,換了位置。這場的父親好像也是連二)
這樣的看戲其實很有趣,發現好多人似乎也都喜歡這樣,一天裡,同齣戲,兩種演繹一次滿足。
入場前一直在想,要坐同一個位置,還是換到不一樣的視野去?最後選擇的同一個位置,想試試看在不動的狀況,會出現怎麼樣的變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情緒觸動。很是期待。
是什麼樣子的感覺,在第一眼中找到那個可能協助配合進行這場獨角戲演出的觀眾?還是我想太多了單純就只是隨機?如果是這樣演員的臨場反應真的要非常快,才能接住所有的意外試煉。
入座,兩場搭配的音樂不一樣,那麼對於好事,會一樣嗎?1一樣是養樂多,只是喜歡的方式不一樣。就算是同一位演員,他的好事,好像還是有調整。如同他們說的好事跟數字之間沒有絕對的關係,都是美好,支撐讓人能活下去的事。
「去當天使了」「這樣對他比較好」一樣是狗狗離開的橋段,醫生說的是不同的安慰,只是對一個個7歲的小孩來說,他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心裡有很多的「為什麼」但,其實一句都沒說出口。
小竺的演出比起林家麒的多了一點感性,所以情緒高漲跟低落的波形起伏很大,老爹的冷靜,是有一種戳心的不捨心疼。小竺的感性,是一種情緒被帶動全部的釋放。
這場的燈光變化比較多,感覺室外好像真的是在晚上(事實上也是),於是相較下午場略微昏暗的燈光,其實透著更沉重的悲傷。關於母親愛的《我只在乎你》「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那燈光昏暗的讓人落淚(我好喜歡這場的燈光)
「常在這裡看到你」也許這句話我可以學起來,找一天對那個搭乘同一般公車的男孩說。
與心愛的佩珊在圖書館相遇,這裡的怦然心動,還有掩蓋不住的喜歡,多了直接與藏不住,似乎也跟著小鹿亂撞了起來。這回他們交換的是《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與《傾城之戀》關於那本我架上也有寫給不識字母親的長信,書名以為的風花雪月,內容摘要卻引得眾人哄堂大笑,其實這本書,很好看。
要能說出「我不太好」這幾個字其實很困難說出口,對憂鬱症的人來說,怎麼樣正視自己的內心,那巨大的不安恐懼以及無能為力。
這齣戲的文本很好!就像裡面提到的六不六要,他沒有制式的說教,但我覺得他是一齣療癒憂鬱症輕拍肩膀告訴你沒關係,我們陪著你的好戲。
唱《我只在乎你》跟《擁抱》一樣哭慘。
這一回的潘老師跟小潘,是一個可愛的妹妹,不同的暖心潘老師很可愛。
這一回的佩珊比上一場的熱情(不過兩款冷靜、熱情的佩珊,都剛剛好配到主演的人設,都喜歡。)佩珊加戲,讓全場歡聲雷動「嫁給她」是止不住口的跟喊。
這一場的佩珊、潘老師、七歲的爸爸都好可愛。
笑都是放鬆自然的大笑,哭也是眼淚止不住的斷線!
「要戰、要逃、還是原地不動」真的好難,不管是七歲、十七歲、還是幾個七歲的自己。
一齣戲同一天看兩次,很滿足,完全沒有覺得老梗跟無聊,反而像是看了兩場很棒的演出!
不同演員情緒張力不同、不同的燈光、不同的配樂歌曲、面對相同情況,不同的情緒,不同的處理、臨場不同的對手,即興的演出、即便是同一本書,不同場次,同樣演員,也有不同的詮釋,勾帶出自己的體悟也不同。這,就是劇場迷人,讓人百看不膩的地方。
 
arrow
arrow

    即期阿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