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趣的一部電影,從開始就抓住我的眼睛。覺得這部電影讓我抓狂的地方不在劇情,不在音樂,而是在我不知道要怎麼樣把那令人抓狂的電影感受寫出來。
是一部2017年瑞典諷刺電影,為瑞典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執導的第五部劇情長片。本片獲選為第70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並獲得金棕櫚獎。
故事的背景是在瑞典君主制度取消之後斯德哥爾摩王改為一間藝術博物館,在博物館館長手機、錢包被偷後,發生了一連串的故事。
#放在美術館裡的就是藝術品?這是一開始就給大家這樣一個問題。
一件特別的藝術品,地板上一個四乘四四方形裡會發生什麼事?
「這個方形式信任和關愛的聖所,在這裡我們分享著平等的權利跟義務。」
乞丐跟人要錢,美術館長沒給,館長跟乞丐說,我可以買漢堡給你,於是乞丐提出了他要吃的雞肉漢堡不加洋蔥,館長買了,但麵包裡面有洋蔥,於是做了所謂好心事的館長,反倒被乞丐唾罵。導演想要說什麼?在看的當下,會覺得你是乞丐我施捨你,你還挑。會覺得館長你要買就照人家意思買呀,為什麼這麼自作主張?然後再跳回上一幕的藝術品,想起他說的平等的權利跟義務,突然有一種心一驚。
對照著隨便幫館長出主意的職員,他說我們就寫威脅信,去那棟大樓投,小偷就在那五十間屋子裡的其中之一,你的威脅對於小偷來說是威脅,對不是小偷的人來說只覺得遇見神經病!但,沒想到,一個住戶十來歲的小朋友因為這一封信,被誤認為小偷,被爸媽罰不可以踢球、不可以出門、不可以看電視,小孩覺得委屈自己什麼都不行,不就在家裡發霉,於是矢志要找出污衊他是小偷的人!跳脫開來,你以為無傷大雅的玩笑(?)或許傷害了幼小心靈、或許造成一個孩子一輩子無法抹滅的污點,一切都只是因為你以為的一個玩笑。
廣場上一名女子尖叫奔跑著說有男子要打他,廣場上不分男女老幼,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出手相助。所以瑞典人是冷漠的?還是非冷漠的?
在女記者家發生關係,女記者家裡有一隻猩猩是怎樣?做愛完畢之後美術館館長跟女記者兩個人為了誰丟保險套而有所爭執。這是人與人之間的觀點不同,於是產生了奇怪的理解,館長不能理解女記者家裡養猩猩,女記者不能理解為什麼館長不願意讓他順手丟了使用過的保險套?到底是在擔心什麼?(我想到的擔心是女記者會不會藉此召開記者會,說館長強姦他,然後保險套就是證據?突然覺得我好闇黑。)
某一天女記者來找美術館長爭論當天做愛的事情。女記者覺得館長利用職權以及館長的魅力征服了自己,但卻打算玩玩就算了!兩個人在充滿噪音的美術館裡討論著隱私的話題。私密且不合時宜的在大庭廣眾的美術館裡說著。背景是疊高隨時可能倒下的椅子藝術品。館長同時要解決主動勾引他女記者的醋意,還要想破頭的解決館裡美術品被清潔工弄壞,還要想著自己因為那YOUTUBE上外包公關公司的瘋狂影片導致瘋狂點閱率,造成美術館的惡名,到底該怎麼解決?保守的投資贊助者又會怎麼看這個宣傳手法?
最讓人抓狂的應該是一位藝術家的表演,慈善晚會裡藝術家模仿猩猩,賓客們面對這位猩猩產生不安、尷尬及不適,卻因為所謂尊重藝術,於是任由猩猩摔碗碟,對自己不禮貌甚至攻擊,直到猩猩非禮一位女性,眾人才突然清醒上前制止。連結到前段與藝術家的發表會,一名有穢語症的人頻頻打斷台上的藝術家,有人鼓譟要求他離開,有人卻仗義直言,覺得他受病症所苦,為什麼不能多體諒他?
發現導演很厲害,在這種留白的前後呼應裡,挑戰著你對於道德、對於藝術尊重、對於人性、對於生活的應對,於是總還來不及處理上一段的情緒,下一段的問題就出現了!
#想要進入就要選擇信任,還是不信任。
利用音樂來隔開事件,人聲很棒的聖母頌(應該是吧很熟悉的曲調帶著一種幽默詼諧)。於是在這麼衝突難堪的劇情裡,你在音樂當中轉換著舒緩的情緒,片長兩個半小時,可卻不覺得焦躁,反倒又是最後的結局,又留了一段大白,讓你慢慢思考。
YAHOO電影的簡介這樣說
「沒人性到什麼地步?才能觸及你的人性
「廣場是信任與關懷的殿堂,在裡頭,我們有同樣的義務與權力 。」當代藝術館上上下下都忙著替即將開幕的新展覽《廣場》添脂抹粉,希望有機會炒熱特展、一夕爆紅。但平時瀟灑沈穩、風度翩翩的館長克里斯欽(克萊斯邦 飾演)卻有點心不在焉,因為在每天上班必經、人潮熙來攘往的廣場上,他的錢包手機被人扒走了。
他一邊構思如何出狠招揪出扒手,一邊還要應付過度殷勤的藝文女記者(伊莉莎白摩斯 飾演)、腦力激盪到有點走火入魔的行銷團隊、附庸風雅但又難搞的捐款貴賓。隨著開展時間漸漸逼近,接踵而來的意外搞得日子雞飛狗跳,眾人心中抓狂指數逐漸升高,廣場所標榜的信任與關懷也即將崩壞...。」
留言列表